『果酸』顧名思義就是指各種可由水果或優酪乳等天然物質中粹取的酸,它的學名叫α─氫氧基酸,簡稱為AHA。相信大家對『果酸』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其實果酸並不是新興的科技,人類使用果酸也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歷史了。像古代埃及豔後用牛奶來洗澡(就是利用牛奶中的乳酸),而古代法國人用葡萄酒渣來洗臉(就是利用葡萄酒中的酒石酸),現代的女士也習慣用檸檬片敷臉來改善膚質(檸檬酸);所以果酸對皮膚確實是有它的"神效"在,難怪會深受世人的青睞,而被廣為流傳。
由於這類AHA酸性物質,主要是存在於多種天然水果中,所以名為果酸(fruit acid)。果酸能幫助皮膚去除堆積在外層的老化角質,加速皮膚更新;並能促使真皮層內彈性纖維、膠原蛋白、黏多醣類與玻尿酸增生,幫助肌膚改善青春痘、黑斑、皺紋、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肌膚。醫學界對於果酸的研究開始於1974年,美國史考特博士 (EugeneVanScott)與華裔美籍余瑞錦博士(RrueyYu),首先發表了果酸在皮膚生理上的科學驗證,以及果酸對於皮膚改善皮膚乾燥與防老抗皺的效果,開啟了果酸護膚的廣泛應用。由於果酸的多重功能及廣泛的使用,在90年代初期即被喻為最神奇的護膚美容聖品,在醫療、美容通路大量行銷,奠定果酸保養品護膚的地位。
其實『果酸』按照分子結構的不同可區分為:甘醇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杏仁酸、等37種,然而在醫學美容界中;最常被運用到的成份為甘醇酸及乳酸,若是針對果酸在皮膚的作用上,除了不同種類的果酸將造成不同的效果之外,果酸的濃度及酸鹼值亦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甘醇酸 | Glycolic acid | 甘蔗 | 去角質、促進肌膚再生 | |||
乳酸 | Latic acid | 酸奶、楓糖 | 滋潤保濕、修復舒緩、去角質 | |||
蘋果酸 | Malic acid | 蘋果、葡萄 | 去角質保濕、抗自由基、美白 | |||
酒石酸 | Tartaric acid | 葡萄酒、覆盆子 | 去角質保濕、抗自由基 | |||
檸檬酸 | Citric Acid | 檸檬、柑橘 | 較溫和的去角質及細胞更新效果 | |||
杏仁酸 | Mandelic Acid | 杏仁子 | 較溫和的去角質及細胞更新效果 |
果酸在皮膚科學上的應用因濃度不同而稍有差異。在極低濃度的果酸,只有保濕效果。濃度稍微提高時,才有去角質的作用,可以破壞角質層細胞間的連結,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在更高濃度下,它的破壞力就比較大,效果達到真皮組織,可用來做化學換膚。一般而言,濃度越高效果越顯著,但是發生副作用的機會也相對增大。
依濃度不同,果酸對皮膚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1.低濃度果酸(小於10%)- >果酸能降低表皮角質細胞間的凝結力,可以去除老化角質,改善粗糙、黯沉、調理膚質。
2.中濃度果酸(10-30%)- >果酸效果可以到達真皮組織,對於青春痘、淡化黑斑、撫平皺紋的效果良好。
3.高濃度果酸(大於30%)- >具有相當強的滲透力,可將老化角質一次剝落,加速去斑除皺的效果。但是高濃度果酸屬換膚性質,最好尋求專業的醫師治療。
果酸是一種弱酸,除了濃度之外,pH值決定了它的功效。酸性環境下有利於果酸的作用及保存,在偏鹼性環境下,果酸會被解離而失去作用。譬如是高達15%濃度的AHA,但是在PH值大於5的溶液中,大多數的果酸分子都已經解離,當然失去果酸的活性。
一般保養品所含的果酸是在低濃度範圍,可以由消費者自行使用;高濃度的果酸則須由專業人員或醫師指導來使用。目前果酸的應用上,高濃度的果酸換膚,以青春痘與淺細疤痕、黑斑為主;而低濃度果酸,則在於保濕與去角質方面的運用為主。果酸雖然是美容聖品,但也可能產生副作用。特別是敏感型皮膚的人或是剛開始使用的人,會發生不等度皮膚刺痛、發紅、癢、脫皮等不適的症狀,但一段時間後會因為耐受性增加而逐漸適應。使用果酸時,可以由較低濃度開始,讓皮膚漸漸地對果酸適應,增加對果酸的耐受性,隔一段時間再嘗試較高一點濃度的果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