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皮膚科主治醫師 廖苑利

 

皮膚科醫師在看診時,愈來愈多的患者會詢問有關皮膚保養的問題。顯示皮膚科學也如同其他醫學,悄悄地走入了預防醫學的時代了。因此有必要對於常見的保養觀念加以澄清。

 

個人認為,肌膚的保養應重視基本工作,也就是洗臉、保濕加防曬。首先,由洗臉必備用品洗面乳或是洗面皂談起。不論是洗面乳或是洗面皂,主要成份皆為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 界面活性劑是什麼東西呢?作用為何?簡單來說,界面活性劑乃為一長鏈分子,頭端為親水性,尾端為親油性。在洗淨的過程中尾端會附著於油污,再於沖水時頭端 與水份子結合而洗去。因此,只要是清潔劑,不管是洗衣粉、洗碗精、洗髮精、沐浴乳,主要成份都是界面活性劑,而洗面乳與洗面皂也是如此,並且隨著所使用的 界面活性劑的成份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洗淨力,因而可以設計出針對不同膚質有不同強度的洗面乳。

 

界面活性劑與皮膚的關係,在 化妝品工業中多有著墨,而一般的皮膚疾病學中少有探討。根據筆者所唸過的資料來看,所有的文獻都指出,使用於清潔用品中的界面活性劑,多數對皮膚都有不良 的影響。舉例來說,家庭主婦常出現的富貴手,除了體質因素與常碰水以外,也常與接觸清潔劑有關,有些洗面乳所使用的界面活性劑(如 sodium lauryl sulphate),在實驗室的研究中,顯示不利於皮膚的健康。雖然洗面乳與臉的接觸時間短,不致於產生太嚴重的傷害,且多數洗臉用的界面活性劑,在臨床 實驗也無明顯呈現皮膚的傷害,但是當提高與皮膚的接觸時間時,洗面乳的某些界面活性劑還是會傷害皮膚!

 

對油性及痘痘皮膚來說,使用 洗面乳洗臉,有助於洗去臉上過多的油脂,建議一日「少量多餐」的洗法,也就是不要洗太久,但當你覺得油光滿面時就可以洗,是較合適的方式。對於中乾性皮膚 的人,洗面乳中常會添加保濕成份,如甘油等物質。一方面要洗乾淨,一方面卻在洗後要保濕,那是不是一開始就不用洗得太乾淨?因而對於中乾性膚質或過敏性膚 質的朋友來說,洗臉是不是真的有需要使用洗面乳或洗面皂,值得深思。我認識許多朋友(中乾性膚質),從來都只用清水洗臉,可是皮膚卻是一級棒!真的要洗的話,不用洗太多次,也不用洗太久。而有許多的洗臉用品,標榜各種不同的機能性,例如添加有果酸等物質,其實由於接觸時間有限,這類機能性物質是很難在皮膚發揮效果的。

 

洗面乳的選擇,深深的影響了 臉部皮膚的健康。只是界面活性劑的種類繁多、交互作用複雜,大家也不可能依據界面活性劑的成份來選擇洗面乳,所以在挑選洗面乳時,可以依據肌膚性質來分 類。乾性皮膚的人不應該選用針對油性皮膚的洗面乳,一洗,相信你的臉馬上就會抗議,而油性肌膚的人如果選用乾性肌膚洗面乳,可能會一直覺得沒洗乾淨,因為 其所使用的界面活性劑洗淨力較弱,並且可能添加了保濕的成份。另一個選擇的方法,是洗洗看。洗完若會覺得皮膚乾澀緊繃,最好不要繼續用了。至於洗面乳上的 各項廣告詞雖然動人,不過我想看看就好了。

 

另外,要注意是洗臉時的水溫,冷水是不二選擇。大家想想,自己的臉又不是油膩膩的髒盤子,只不過有一些灰塵及汗水,使用熱水洗臉,臉上的保護油脂又很容易就被洗光了,而且熱水洗久容易讓皮膚血管擴張,一張臉可是會紅通通的。

 

保養第二大事就是保濕,保濕產品要兼有補水以及防止水份過度蒸發的功能。以補水來說,在化妝品工業中使用的是「增濕劑」(humectants), 常見的有胺基酸、玻尿酸、尿素等,這類成份中保濕力最佳的非玻尿酸莫屬。但光有增濕劑還不夠,尚需有些能防止水份蒸發的成份(occlusives) 存在,否則再強的增濕劑,也只能維持數小時的效果,這類物質中以凡士林的效果最好,因此常見皮膚科醫師會推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在洗澡後抹上凡士林,目 的就在於希望能彌補這類患者先天的不足,也就是經皮水份蒸發速率過快。不過,由於凡士林過於黏膩,因此這類物質少用於臉部保養品中,反而護手霜中常見,臉 部保養品中常見的是一些動植物性油脂、磷脂質、脂肪酸等,不過選擇時還是以試用較準確。

 

常有朋友提到,藉擦化妝水來 保濕,因為口渴要喝水,而誤以為皮膚缺水也是直接補水即可。當然,保濕要先補水,但是補了水,沒加上保護油膜保護住,補了再多的水也只是白做功,一下就揮 發到空氣中了。另外大家不知道的一點是,多數的化妝水都含有酒精成份,這類物質遠比水份容易揮發,且由於其為極性物質易與水結合,在揮發的同時也會帶走水 份。因此,對於化妝水,我的建議是:如果沒有合併用乳液、保濕霜,那麼不如不擦。而且酒精對於表皮皮脂層及角質細胞也有相當大的破壞力,因此在一些敏感性 或乾性肌膚專用的化妝水,多數標榜「不含酒精」。如果酒精對皮膚有利,那麼何必標榜不含酒精呢?酒精,只是讓我們在使用化妝水時,感覺清涼舒爽。個人認 為,化妝水這項產品,對於肌膚是害多於利的。

 

保養的最後一道步驟就是防 護,最主要的防護對象就是紫外線。相信很多皮膚科醫師和我一樣,如果只能選擇一項保養品時,一定毫不猶豫的選擇防曬產品。皮膚老化的徵兆,如黑斑、老人 斑、小細紋以至於皮膚癌,有七八成以上是由於長期日曬引起的。所以,個人認為防曬是保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雖然是最後的一步。很多朋友問我:要擦幾 號的防曬係數才夠啊?SPF15、25,還是50?其實SPF15以上,已足夠日常生活之用。SPF 針對的只是UVB (會曬紅曬傷),而老化有一大部份是由UVA 所造成(因為UVA 的穿透力更深達真皮層,特別是長波UVA),所以與其斤斤計較SPF,不如選擇全方位的防曬乳,能防UVA、UVB 的。SPF 的發展,在各國都受到了共同的認定,但對於UVA 的防護指數發展,目前全世界並無一套統一的方式。

 

日本的化妝品工業協會在1996 年提出以皮膚曬黑的程度為指標,定義出了所謂的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PA值是一個簡化的表示方式,原始的測量值為PFA (protection factor of UVA),是以皮膚在照射UVA 波段(320-400nm) 後的24小時,使用防曬品及未使用防曬品的部位,產生皮膚變黑現象時的最小光量比值。(參見公式1)而PA 與PFA 的對應及意義,請見表1。大家也可以發現在目前的市面上,愈來愈多的防曬品除了SPF 外,還會標示PA 值,因PA 值是以皮膚曬黑為指標,正因如此,個人認為這一套方法尚有不足之處,沒有辦法評估出對UVA 的防護程度是否完全。澳洲的法規中,尚有一項規定,就是所有標榜對UVA 有防護力或宣稱為全方位防曬乳液者(broadspectrum sunscreen),需對UVA 有超過90%的過濾能力。澳洲為全世界皮膚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因為其領士上空的臭氧層有破洞,以至於紫外線的照射大幅上升。其對防曬品的要求,可以做為我們選擇防曬品的參考。

 

近年來的化妝保養品,出現許多的機能性產品,如A 酸、果酸、維他命C及E、麴酸等,甚至去年吹起了一陣能量風 (如含有kinase、Q10、niacinamide),常常讓消費者無從選擇。其實機能性保養品的選擇,端看個人對保養品的機能要求而定。例如,A酸 對於光傷害(photo-damage)、果酸對於青春痘的效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維他命C、麴酸、熊果素,對於美白效果也相當好。至於你需不需這類 保養品,就看你想要的訴求在那裡。不過,個人認為,其中維他命C是值得一用的,不是因為其美白功用,而是使用於防曬品前,可以大幅提高防曬品的防曬效果, 使用這類保養品時,應注意標示的濃度及傳輸系統,是否真的可以滲透皮膚發揮功效。以維他命C為例,衛生署規定化妝品所使用的濃度上限為3%,而醫藥通路者 (屬於醫師處方用藥),濃度可高達20%,孰優孰劣,立刻分曉。此外,維他命C是不穩定的,容易氧化而喪失效果,所以劑型也是相當重要的。

 

皮膚的保養,其實不需太複雜,也不會太難。如果你使用了各種保養品,覺得皮膚還是不好,應讓你的肌膚保養回歸基本面,做好「洗臉、保濕及防曬」三個動作。再來考慮是不是需要使用其他的機能性保養品。

 

公式1:

PFA= MPPD with protection/ MPPD without protection

(MPPD= minimal persistant pigment darkening dose)

表1:PA與PFA的對應及意義

Protection grade    PFA value   意義

(UVA防護等級)   (UVA防晒係數)

PA +    2-4 對於UVA有防護力

PA ++   4-8 對於UVA有相當的 (considerable)防護力

PA +++  >8  對於UVA有最大的 (greatest) 防護力

arrow
arrow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