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保養品,並不是越貴越有效,決定效果的因素主要在於是否能「對症下 藥」。例如想要保溼,擦的東西反而不斷把水分拉出去,只會越擦越乾。選對了成分,也不一定保證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由以上的敘述,大家就可知道,我們的皮膚是個非常複雜的環境,無法像做實驗能將條件控制得非常單純。做實驗時, 這些保養品的成分作用於懸浮在培養皿中的細胞,完全不需要通過角質層這道關卡,所以保養品在實驗中有效,不代表擦在皮膚上也有效。保養品是否有效,可歸納 為下列3C——作用位置(compartment)、活性成分(component)、濃度(concentration)。

正確的位置

 保養品必須到達欲作用的位置才能發揮效果。例如去角質的保養品只要在角質層作用就行了,但如果要刺激膠原蛋白纖維的增生,就非得穿過角質細胞這道「厚厚」的牆,深入真皮層才行。保養品穿透角質層可透過三種途徑:

A.直接穿過角質細胞(transcellular pathway)。

 
B.經過角質細胞間的脂質(intercellular pathway)。

 C.透過毛囊的開口擴散吸收。
基本上,分子量越小,越容易直接穿過角質細胞,吸收效果最好,反之則很難經過皮膚表面吸收。常被使用的果酸分子量相當細小,而膠原蛋白纖維蛋白分子卻是果酸的數萬倍,所以除非將其切割為小分子,或是經過特別的處理,否則要擦到真皮層內是不可能的任務。

 
正確的活性成分

 有 些保養品的成分極不穩定,在自然的環境下,還未擦在皮膚上就已經水解分解掉了。所以在製造過程中需要將其 先合成為較安定的衍生物,或是調製為較安定的pH値,待其進入皮膚後,再由細胞的酵素代謝為有活性的分子,使其能達到功效。例如,目前市面上的維生素C磷 酸鎂鹽及鈉鹽就是左旋維生素C的衍生物,具有較穩定及溫和的特性,待其進入皮膚內再轉化為具活性的左旋維生素C。

正確的濃度

保養品有效成分的濃度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才能發揮其功效,但濃度太高又會對皮膚造成傷害,所以過與不及都不行。衛生署對於各種保養品成分的濃度都有嚴格的規範,例如美白成分中的傳明酸(tranexamic acid)是2~3%,而防曬成分中的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則為25%。

如何加強保養品吸收?

前面提到,角質層就像一道牆,阻擋外界的大分子物質進入皮膚深處。但有些保養品成分,無法像膠原蛋白纖維及玻尿酸一樣先切割成較小的分子,一旦被破壞掉就失去其活性。所以如何將保養品成分順利運送到欲作用的位置,成為保養品界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以下簡單介紹目前常用的幾種方法


密封法

將一層薄膜覆蓋在皮膚上會增加局部的含水量及使細胞間的空間增大,讓分子更容易透過細胞間的通道進入皮膚深處,加速保養品成分的吸收。這就是敷面膜的原理,面膜即透過密封皮膚來加強保養品的吸收。

化學法

利用一些溶劑,例如界面活性劑、酒精等,改變細胞間脂質的通透,以利保養品分子的通過。但這些溶劑含量太高時,有可能造成對角質層的破壞。另外,對於有些敏感性膚質的朋友,這類成分也容易造成皮膚的刺激,這部分後面的章節會更進一步討論。

微脂粒載體法

微脂粒是由單層或雙層的磷脂質(phospholipid)所形成的小球,因為磷脂質同時具有親水性的頭端及親油性的尾端,可選擇性的包覆攜帶水溶性或脂溶性成分。由於微脂粒具有類似細胞脂質的成分及構造,因此能透過和細胞膜的融合,直接將保養品的成分帶進皮膚內。

導入法

目前常用的有離子導入法及超音波導入法兩種。離子導入法(iontophoresis)是透過低電壓的電流,在皮膚表面造成電位差,透過同性電相斥的原 理,將離子性的保養品成分「推」過角質層而到達皮膚深層。最近有一項新技術稱為「電洞法」(electroporation),是利用製造極短時間但大幅 的細胞膜電位差,在細胞膜上產生暫時性的孔洞,類似在牆上「打洞」,讓保養品成分快速通過。

超音波導入法(sonophoresis)則是利用高頻超音波產生的機械震動作用,增加角質細胞間距,使保養品成分更容易通過吸收。

【節錄自《皮膚保養,你做對了嗎?》/作者周彥吉、張學倫、蔡坤穎、蕭文瑾 醫師◎合著/華成出版】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將值得推薦的成分,以*號表示,*越多表示越好。

表面活性劑的好壞差異介紹如下:

  • 1. 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SLS)

此為去脂力極強的表面活性劑。是目前強調油性肌膚或男性專用的洗面乳,最常用的清潔成分。

缺點是對皮膚具有潛在的刺激性,與其它表面活性劑相比較,屬於刺激性大者。

十多年來,一直有相關的研究報道指出:SLS對皮膚具有刺激性的事實。因為過強的去脂力,將皮膚自然生成的皮脂膜過度的去除,長期下來將使得皮膚自身的防禦能力降低,引起皮膚炎、皮膚老化等現象。

所以,真要選用這一類產品,筆者只建議膚質健康且屬於油性膚質者使用就好。對於屬於過敏性及感性肌膚者,切忌使用這一類產品。

  • 2.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Sodium lauryl ether sulfate,Sodium laureth-2 sulfate,Sodium trideceth sulfate,SLES)

亦屬於去脂力佳的表面活性劑,其對皮膚及眼粘膜的刺激性,稍微小於前SLS。所謂眼粘膜刺激,是指沾濕到眼睛時,眼部會有刺激起虹彩的現象。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劑都會造成眼粘膜刺激。

這類清潔劑應用廣泛,除了應用於洗臉產品,還大量的使用於沐浴乳及洗髮精的配方中。廣被廠商使用的原因是洗淨力佳且原料價格低廉。

以SLS或SLES為主要清潔成分的洗面乳,通常需調配成偏鹼性配方,才能夠充分發揮洗淨能力。若搭配果酸一起加入產品中,則因無法調整為酸性溶液,果酸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不建議購買這兩類洗淨成分聲稱搭配果酸的清潔製品。

讀者可能還想瞭解SLS、SLES與皂化配方相比較,哪一種去脂力較強或刺激性較大?在洗淨力上,SLS、SLES絲毫不遜色於皂化配方。對皮膚的刺激性,則相去不遠。不過以洗後的觸感而言,則以皂化配方為佳。

  • 3.酶基磺酸鈉***(Sodium cocoyl isethionate)

具有優良的洗淨力,且對皮膚的刺激性低。此外,有極佳的親膚性,洗時及洗後的觸感都不錯,皮膚不會過於乾澀且有柔嫩的觸感。

以此成分為主要洗面乳配方時,酸鹼值通常控制在PH5-7之間,十分適合正常肌膚使用。因此,建議油性肌膚者,或喜好把臉洗的很乾爽、無油滑感的人,選用這一類成份,長期使用對肌膚比較有保障。。

選用這一成分,長期使用對肌膚比較有保障。

  • 4.磺基琥珀酸酯類**(Disodium laureth sulfosuccinate,Disodium lauramido MEA-sulfosuccinate)

屬於中度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劑,較少作為主要清潔成分。去脂力雖然不強,但具有極佳的起泡力,所以常與其它的洗淨成分搭配使用以調節泡沫。

除了洗面乳之外,更常見於泡沫沐浴露及兒童沐浴露中使用,或在發泡性較差的洗淨成分中作為增泡劑使用。本身對皮膚及眼粘膜的刺激性均很小,對干性及過敏性肌膚來說,可算是溫和的洗淨成分。

  • 5.烷基磷酸酯類(Mono alkyl phosphate,MAP)

屬於溫和,中度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劑。這一類製品,必須調整其酸鹼在鹼性的環境,才能有效發揮洗淨效果。親膚性不錯,所以洗時及洗後觸感均佳。但是,對於鹼性會過敏的膚質,仍不建議長期使用。

  • 6.酶基肌氨酸鈉****(Sodium cocoyl sarcosinate,Sodium lauryl sarcosinate)

中度去脂力、低刺激性、起泡力佳、化學性質溫和。較少單獨作為清潔成分,通常搭配其它表面活性劑配方。除了去脂力稍弱之外,成分特色與3酶基磺酸鈉相似。

  • 7.烷基聚葡萄糖甘***(Alkyl polyglucoside,APGs)

此表面活性劑乃是以天然植物為原料製造得到,對皮膚及環境沒有任何的毒性或刺激性。清潔性適中,為新流行的低敏性清潔成分。

目前有一種洗碗精使用APGs,價格稍貴,但用過的家庭主婦不妨與其他配方的洗碗精比較一下,你一定可以從手部的感覺,肯定這一類表面活性劑的溫和無刺激性。但以APGs為主要成分的洗面乳仍不多見。

  • 8、兩性型表面活性劑**(Lauryl betaine,Cocoamidopropylbetaine,Lauramidopropyl betaine)

一般來說,這一類清潔成分的刺激性均低,且起泡性又好,去脂力方面屬於中等。所以,較適宜干性肌膚或嬰兒清潔製品配方。

以目前清潔市場來說,嬰兒洗髮精用的最多。用在洗面乳中,則經常搭配較強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劑使用。

  • 9.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劑*****

(Acylglutamates,sodium N-lauryl-l-glutamate,Sodium N-cocoyl-l-glutamate,N-cocoyl glutamic acid,TEA N-cocoyl glutamate,Potessium N-cocoyl glutamate)

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劑,乃采天然成分為原料製造而得,成分本身可調為弱酸性,所以對皮膚刺激性很小,親膚性又特別好。是目前高級洗面乳清潔成分的主流,價格也較為昂貴。長期使用,可以不需顧慮對皮膚有傷害。

除了上述表面活性劑之外,還有部分溫和、低刺激性、中度去脂力者也經常被應用,均稱得上是較好的清潔成分。筆者整理列出如下:

    • Imidazoline
    • Acyl amphoglycinate
    • Alkyl aminopropinic acids(Sodium laurim-in-odipropinate,Sodium-β-imino dipropinate)
    • Alkyl amphoacetate acid(Sodium cocoamphoace-tate,Disodium cocoamphodiacetate)

此外,市面上還有皂化與合成表面活性劑合併作為清潔成分的洗面乳配方。這種洗面乳的清潔效果、洗後的感覺,都傾向於皂化配方。而副作用、刺激性也較近似皂化配方。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洗臉產品可分為含皂、不含皂的全合成洗劑、及皂+合成3種劑型。

認識洗面乳的組成

 

傳統肥皂是由牛油、豬油等動物性油脂,或植物性的椰子油、棕櫚油或脂肪酸,加入氫氧化鈉(鉀)等鹼劑混合而成,清潔力強,抗菌、除汙垢、去油脂效果 好,因此適合皮脂分泌旺盛的中偏油、油性膚質使用,但也因為含皂者去脂力強,洗後容易有乾澀感;而合成洗劑者洗後滑溜滋潤,適合中、乾性膚質使用;至於混 合皂+合成者兼有兩者特性,不分膚質大多都可使用。

 

減少刺激性成為清潔市場主流

 

目前推出的洗臉產 品中起泡劑以皂+合成混合為主流,合成起泡劑現多以弱酸性、具優越的起泡力、洗淨力好,且對肌膚低刺激性小為主流,何謂不傷肌膚指數的溫和度?是指洗完後 對肌膚的皮脂層刺激最少;另外,含皂配方因屬鹼性,去脂力強對肌膚較刺激,下面表格介紹本次起泡劑的種類、去脂力、酸鹼性、刺激性的一覽表:

 

一般洗面乳成分

 

成分

去脂力

酸鹼性

刺激性

備 註

聚氧乙烯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SLES

便宜、目前洗劑產品使用最廣

N-醯牛磺酸類Sodium Methy Cocoyl/Myristoyl Taurate

中性

溫和無刺激性

陰離子型清潔劑

醯基肌氨酸鹽類Sodium Cocoyl Sarcosinate或Sodium Lauroyl Sarcosinate

中-弱鹼

陰離子型清潔劑

磺基琥珀酸酯Disodium Laureth Sulfosuccinate

中-弱鹼

陰離子型清潔劑

麩醯胺酸鹽類Sodium Lauroyl/Stearoyl Glutamate-Potassium Lauroyl Glutamate

弱酸

溫和無刺激性

價格較昂貴,是目前流行的胺基酸清潔劑

醯基磺酸鹽Sodium Cocoyl Isethionate

弱酸

溫和無刺激性

在硬水中仍具強起泡力

烷基醯胺甜菜鹼Cocamidopropyl Betaine

中-弱鹼

溫和無刺激性

兩性型清潔劑

Potassium Laurate/Myristate/Palmitate/Stearate皂基

超強

強鹼

陰離子型清潔劑

椰油醯兩性基乙酸鈉Sodium Cocoamphoacetate

中性

溫和無刺激性

兩性型清潔劑

椰醯甘胺酸鈉Sodium Cocoyl Glycinate

中性

溫和無刺激性

兩性型清潔劑

 

洗顏品添加保養成分 效果有限

 

洗面乳其他保養輔助劑包含美白、抗發炎、收斂毛孔抗痘等保養成分,但因停留時間短暫,效果有限,建議以指腹輕輕按壓全臉,讓護膚成份停留肌膚久一點,再以清水沖洗。一般常看見的保養輔助劑可分為:

 

保濕劑:

 

保濕成分的多寡,有助於是否能夠減緩洗面乳對肌膚所造成的刺激性,保濕效果好的吸水型保濕劑如玻尿酸、蜂蜜、胺基酸、蔗糖、玫瑰水,其他多為較陽春的甘油、丙二醇、丁二醇,保水型保濕劑油脂如橄欖油、葵花籽油、海鮫油、荷荷芭油、酪梨油、玫瑰果油、胡蘿蔔油等。

 

植物油脂

 

荷荷葩油、小麥胚芽油、夏威夷核果油、酪梨油、玫瑰果油等。 植物萃取液(訴求抗敏低刺激):常用的有蘆薈、洋甘菊、海藻、薑黃根、錦葵、甘草、迷迭香、印度辣木等等。

 

去角質成分

 

a.水楊酸、乙醯葡萄糖胺溫和去除老化角質。

 

b.磨砂顆粒如PE顆粒或杏核果顆粒等幫助去角質

 

美白成分

 

大部分在酸性條件下才能發揮作用,幾乎所有的美白成分在含皂配方皆不適宜(因含皂配方為鹼性),常用維生素C衍生物及漢方植萃-牡丹根、地黃、薏仁、桑白皮、黃芩。

 

控油、面皰理療成分

 

可用的有Ac.netTM、SebomineTM、Triclosan、葡萄糖酸鋅、尤加利葉、薄荷、茶樹等。

 

洗顏品添加保養成分 效果有限

 

洗面乳其他保養輔助劑包含美白、抗發炎、收斂毛孔抗痘等保養成分,但因停留時間短暫,效果有限,建議以指腹輕輕按壓全臉,讓護膚成份停留肌膚久一點,再以清水沖洗。一般常看見的保養輔助劑可分為:

 

保濕劑:

 

保濕成分的多寡,有助於是否能夠減緩洗面乳對肌膚所造成的刺激性,保濕效果好的吸水型保濕劑如玻尿酸、蜂蜜、胺基酸、蔗糖、玫瑰水,其他多為較陽春的甘油、丙二醇、丁二醇,保水型保濕劑油脂如橄欖油、葵花籽油、海鮫油、荷荷芭油、酪梨油、玫瑰果油、胡蘿蔔油等。

 

植物油脂

 

荷荷葩油、小麥胚芽油、夏威夷核果油、酪梨油、玫瑰果油等。 植物萃取液(訴求抗敏低刺激):常用的有蘆薈、洋甘菊、海藻、薑黃根、錦葵、甘草、迷迭香、印度辣木等等。

 

去角質成分

 

a.水楊酸、乙醯葡萄糖胺溫和去除老化角質。

 

b.磨砂顆粒如PE顆粒或杏核果顆粒等幫助去角質

 

美白成分

 

大部分在酸性條件下才能發揮作用,幾乎所有的美白成分在含皂配方皆不適宜(因含皂配方為鹼性),常用維生素C衍生物及漢方植萃-牡丹根、地黃、薏仁、桑白皮、黃芩。

 

控油、面皰理療成分

 

可用的有Ac.netTM、SebomineTM、Triclosan、葡萄糖酸鋅、尤加利葉、薄荷、茶樹等。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見的清洗臉部的洗劑可分為三種,分別是洗面皂、洗面乳及胺基酸洗劑。臉部的皮膚比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敏感,所以臉部洗劑比用來洗澡的洗劑更需要 特別注意。    洗面乳是最常見的臉部洗劑,但大部份的醫師都不鼓勵病人使用洗面乳來清潔臉部,雖然它是屬於酸性,但因成份含油,會影響皮膚正常的代謝,使皮膚更新的速度 降低。使用含油的洗劑就好像在洗劑中添加了乳液一樣,對皮膚是有害的,特別是屬於油性皮膚或長滿粉刺痘痘的病人,更是雪上加霜。另外,一些洗面乳還加了香 料,對於過敏性皮膚更加不利。
    

  洗面皂也是常見的洗劑,跟洗面乳比起來較不傷肌膚,有些醫師也建議病人使用肥皂洗臉,市面上也可找到一些品質還算不錯的洗面皂,如露得清、象牙 肥皂和多芬等,但肥皂是屬於鹼性的清潔劑,而皮膚卻是酸性的(酸鹼值約在4.5至6.5之間,平均為PH5.5),作為洗澡用,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若用 在洗臉就該注意了,雖然市面上,也有一些號稱是酸性的肥皂,但其實只是在肥皂表面加上一層檸檬酸類的東西,雖然PH值也是5.5,但因為製造肥皂的過程 中,都需要經過皂化才能完成,而皂化作用必需要在鹼性的環境下進行,故所有的肥皂都是偏鹼性,最多也只能做到接近中性,但不論中性或偏鹼的洗劑仍然對臉部 皮膚有不良的影響。
     

  所以最好是使用胺基酸洗劑來洗臉,所謂胺基酸是合成蛋白質的份子,這種洗劑是利用泡沫的原理,把多餘的油質清除,比較不傷害皮膚。可是,胺基酸 洗劑不是萬能,並非用了它,皮膚就會變好,其實胺基酸洗劑對痘痘、粉刺和黑斑的治療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它不是藥品,單獨使用不會把問題皮膚治癒,它的功 能就只有清潔皮膚而已。有些病人會問洗臉對治療痘痘是否有幫助?皮膚清潔乾淨的確會對治療有好處,但也不能太強調常洗臉,洗臉太多反而會讓皮膚腫起來,因 為胺基酸洗劑也是化學品,受到太多化學刺激,皮膚容易敏感,狀況更加糟糕,所以使用時也應以少量為原則,綠豆般大小就夠了。
     

  在本診所治療皮膚的過程中,為了要控制臉部油質,會使用藥物將皮脂腺萎縮變小,如此排油量將減少,多餘的角質也會隨著剝落;臉部皮膚可能會有暫 時性的乾澀感,此乃常見的狀況,不必再用化妝水來滋潤皮膚,約30分鐘後,皮膚會自然滋潤。但某些時候因氣候或皮膚膚質改善後,臉部感到太乾,其處理的方 法是減少洗臉的次數,如平常每天洗臉二次,就應減為一次。或是皮膚出油的地方不完全一致時,有些部位乾,有些部位油,則應視狀況分區洗臉,用洗劑清洗局部 出油的部位,其他較乾的地方則用清水來洗。若整臉都感到乾燥,甚至有脫皮現象時,就只能全部用清水來洗臉,有些人會懷疑,不用洗劑來洗臉,皮膚不是會很髒 嗎?事實上皮膚在發炎時,不論用任何方法來洗臉,對皮膚都是有害的。
     

  洗臉的技巧也應該注意,洗臉時動作要簡單輕柔,不可太用力,洗完臉後要用清水來沖,水的溫度也不宜太冷或太熱,用舒服偏涼的水即可,皮膚較不易受到刺激。然後,用晒乾或是烘乾的毛巾輕輕地拍乾。

 

臉部皮膚的保養為什麼特別重要?

 

臉是人的門面,是人體美的焦點。離開臉部美就談不上人體美。

 

除了美容之所需,臉部板的保護比別處的皮膚和頭皮都更複雜和困難。這是因為臉部總暴露在外,不像軀幹、四肢皮膚有衣褲遮蓋;手有手套、腳有鞋 襪、頭皮除頭髮保護外還有一頂帽子。而臉,即使是數九寒天也露光天化日之下。至多,外出時戴個口罩,那也只能蓋住有限的部分。至於面紗,它起不了多大防護 作用,何況台灣婦女無此習慣。正因為以上種種,臉部特別容易遭受外界諸多有害因素的侵襲。化膿性皮膚病、表淺皮膚真菌病、日光疹、暗瘡、酒糟鼻及紅斑狼瘡 等都長在臉上,或主要長在臉上。接觸性皮炎、濕疹等過敏性皮膚病,臉部也是好發處。對這麼重要而又易受損傷的臉部,我們當然要加倍愛護,精心保養。

 

值得慶幸的是五官的皮膚雖很細嫩,卻也 敏,對不良刺激反應快速。必要時,它們會挺身而出, 肯自己受傷,發炎,也要保護五官不受傷害,或使傷 害大為減輕。臉部豐富的皮脂分泌物既能潤滑皮膚,又可防禦外敵。臉部血管緃橫,供血充分也大有助於臉部皮膚的保護。我們應利用好這些條件。

 

臉部皮膚的保護,除了防治具體皮膚病,就是要進行皮膚護理。臉部皮膚的護理實際是護膚美膚的最重要部分,它包括臉部皮膚的清潔、臉部按摩、面膜的應用、護膚美膚用品的選用及防晒防皺等諸多內容。

 

洗臉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與其它部位皮膚護理一樣,臉部皮膚護理的第一步也是清潔。臉部是人體皮膚裸露時間最長的部位,外界各種刺激物、致敏物、微生物及污物等侵害和附 著於臉皮的機會,比其它任何部位都大得多,加之化妝品中的有些成分也可以助長皮膚污垢的形成。因此,臉部皮膚的清潔就顯得特別重要。臉部潔膚的基本方法就 是洗臉。

 

洗臉除清潔皮膚作用外,還能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滋潤皮膚,保持臉部皮膚的光滑潤澤。臉天天洗,誰不會洗臉呢?其實,洗去污洉並不難,但要洗得到好處,不傷皮膚,又增進臉部健康,保持臉部嬌艷美麗,並非易事。這裡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

(1)洗臉的次數:有人認為,洗臉的次數越多越好,這樣可以保持皮膚的光潔。其實不然。洗臉次數過多,臉部的皮脂膜不斷被洗去,皮膚的防禦能力 就會降低,而且經常刺激皮膚,反而會使皮膚失去彈性和光澤,變得乾燥,易生皺紋。所以,洗臉的次數不宜過多。一般在正常情況下,乾性或中性皮膚早、晚各洗 1次就可以了,油性皮膚者可在中午加洗1次。夏季出較多,可適當增加洗臉次數。當然,多洗少洗還要看洗的效果。

(2)洗臉用水:洗臉一般宜用溫水。過熱的水使皮膚毛孔和血管過度擴張,易損傷皮膚,加深皺紋。冷水洗臉雖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不易清除皮膚 上的污垢。而溫水(30℃ ~ 40℃)既可擴張血管,清潔灰塵、油脂及汗液,又可滋潤皮膚,保持皮膚的濕潤柔軟。也可在用溫水洗臉之後,再用冷水洗一下,以收縮毛孔。

(3)選擇潔面用品:常用的潔面用品有香皂、洗面乳及清潔霜等。香皂多數具有刺激性,不宜每日使用(特別是藥皂),否則易磨損皮膚,改變皮膚的 酸度。乾性皮膚者最好避免使用香皂洗臉。洗面乳是較好的營養性清潔劑,一般性質溫和,且含有一定的營養和滋潤皮膚的物質,可以在清潔臉部的同寺起到保護皮 膚的作用,深受人們的喜愛。洗面乳種類很多,據使用效果可分為去角質類、去油脂類、去粉刺類及保濕類等,要根據自己的肌膚狀況來選擇。由於膚質會因部位和 季節而改變,所以最好不要只用一種洗臉乳。比如說,當你感到肌膚緊綳或乾燥時,就要使用保濕效果強的濕潤型洗面乳;而當臉上泛著油光時,則宜使用能夠控制 油脂分泌的乾爽型洗面乳。當然,也不要頻繁變換洗面乳的品牌,否則會增加皮膚過敏的機會。清潔霜的主要成分為礦物油,常用於卸妝,尤其對油性化妝品及毛孔 中的污物清潔力強。

(4)毛巾和手的清潔:細菌容易在濕毛巾上滋生,這對皮膚的健康很不利,故要經常清洗、消毒毛巾。每日宜用柔乾、乾淨的毛巾洗臉。不要忘記,在洗臉前一定要先把雙手洗淨。

(5)洗臉的方法:如果化了妝,洗臉前應先卸妝。洗臉時先用溫水將臉打濕,用浸濕的毛巾敷於臉部,使毛孔張開。然後將潔面用品置於掌心,充分摩 擦使之起泡(泡沫越細膩越不會刺激皮膚),再塗在臉上,用指腹在臉上由內向外、由下向上做打圈按摩,充分溶解臉部油污。注意按摩手法要輕柔,不要為了去污 而拼命揉搓板,因為油污不是用手揉擦下來的,而是被泡沫帶下來的。潔面用品不可在臉上停留時間過長,要用溫水徹底沖洗乾淨。洗完臉後,用乾淨柔軟的毛巾輕 輕吸去臉上的水分,不要用力擦拭,避免使已張開的毛孔受損。然後使用適合自己皮膚類型的爽膚水,以再次清除殘留的潔膚品和污垢,補充水分,平衡皮膚的酸 度,收縮毛孔。在此之後,才可用其他護膚用品或乳液。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膚科主治醫師 廖苑利

 

皮膚科醫師在看診時,愈來愈多的患者會詢問有關皮膚保養的問題。顯示皮膚科學也如同其他醫學,悄悄地走入了預防醫學的時代了。因此有必要對於常見的保養觀念加以澄清。

 

個人認為,肌膚的保養應重視基本工作,也就是洗臉、保濕加防曬。首先,由洗臉必備用品洗面乳或是洗面皂談起。不論是洗面乳或是洗面皂,主要成份皆為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 界面活性劑是什麼東西呢?作用為何?簡單來說,界面活性劑乃為一長鏈分子,頭端為親水性,尾端為親油性。在洗淨的過程中尾端會附著於油污,再於沖水時頭端 與水份子結合而洗去。因此,只要是清潔劑,不管是洗衣粉、洗碗精、洗髮精、沐浴乳,主要成份都是界面活性劑,而洗面乳與洗面皂也是如此,並且隨著所使用的 界面活性劑的成份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洗淨力,因而可以設計出針對不同膚質有不同強度的洗面乳。

 

界面活性劑與皮膚的關係,在 化妝品工業中多有著墨,而一般的皮膚疾病學中少有探討。根據筆者所唸過的資料來看,所有的文獻都指出,使用於清潔用品中的界面活性劑,多數對皮膚都有不良 的影響。舉例來說,家庭主婦常出現的富貴手,除了體質因素與常碰水以外,也常與接觸清潔劑有關,有些洗面乳所使用的界面活性劑(如 sodium lauryl sulphate),在實驗室的研究中,顯示不利於皮膚的健康。雖然洗面乳與臉的接觸時間短,不致於產生太嚴重的傷害,且多數洗臉用的界面活性劑,在臨床 實驗也無明顯呈現皮膚的傷害,但是當提高與皮膚的接觸時間時,洗面乳的某些界面活性劑還是會傷害皮膚!

 

對油性及痘痘皮膚來說,使用 洗面乳洗臉,有助於洗去臉上過多的油脂,建議一日「少量多餐」的洗法,也就是不要洗太久,但當你覺得油光滿面時就可以洗,是較合適的方式。對於中乾性皮膚 的人,洗面乳中常會添加保濕成份,如甘油等物質。一方面要洗乾淨,一方面卻在洗後要保濕,那是不是一開始就不用洗得太乾淨?因而對於中乾性膚質或過敏性膚 質的朋友來說,洗臉是不是真的有需要使用洗面乳或洗面皂,值得深思。我認識許多朋友(中乾性膚質),從來都只用清水洗臉,可是皮膚卻是一級棒!真的要洗的話,不用洗太多次,也不用洗太久。而有許多的洗臉用品,標榜各種不同的機能性,例如添加有果酸等物質,其實由於接觸時間有限,這類機能性物質是很難在皮膚發揮效果的。

 

洗面乳的選擇,深深的影響了 臉部皮膚的健康。只是界面活性劑的種類繁多、交互作用複雜,大家也不可能依據界面活性劑的成份來選擇洗面乳,所以在挑選洗面乳時,可以依據肌膚性質來分 類。乾性皮膚的人不應該選用針對油性皮膚的洗面乳,一洗,相信你的臉馬上就會抗議,而油性肌膚的人如果選用乾性肌膚洗面乳,可能會一直覺得沒洗乾淨,因為 其所使用的界面活性劑洗淨力較弱,並且可能添加了保濕的成份。另一個選擇的方法,是洗洗看。洗完若會覺得皮膚乾澀緊繃,最好不要繼續用了。至於洗面乳上的 各項廣告詞雖然動人,不過我想看看就好了。

 

另外,要注意是洗臉時的水溫,冷水是不二選擇。大家想想,自己的臉又不是油膩膩的髒盤子,只不過有一些灰塵及汗水,使用熱水洗臉,臉上的保護油脂又很容易就被洗光了,而且熱水洗久容易讓皮膚血管擴張,一張臉可是會紅通通的。

 

保養第二大事就是保濕,保濕產品要兼有補水以及防止水份過度蒸發的功能。以補水來說,在化妝品工業中使用的是「增濕劑」(humectants), 常見的有胺基酸、玻尿酸、尿素等,這類成份中保濕力最佳的非玻尿酸莫屬。但光有增濕劑還不夠,尚需有些能防止水份蒸發的成份(occlusives) 存在,否則再強的增濕劑,也只能維持數小時的效果,這類物質中以凡士林的效果最好,因此常見皮膚科醫師會推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在洗澡後抹上凡士林,目 的就在於希望能彌補這類患者先天的不足,也就是經皮水份蒸發速率過快。不過,由於凡士林過於黏膩,因此這類物質少用於臉部保養品中,反而護手霜中常見,臉 部保養品中常見的是一些動植物性油脂、磷脂質、脂肪酸等,不過選擇時還是以試用較準確。

 

常有朋友提到,藉擦化妝水來 保濕,因為口渴要喝水,而誤以為皮膚缺水也是直接補水即可。當然,保濕要先補水,但是補了水,沒加上保護油膜保護住,補了再多的水也只是白做功,一下就揮 發到空氣中了。另外大家不知道的一點是,多數的化妝水都含有酒精成份,這類物質遠比水份容易揮發,且由於其為極性物質易與水結合,在揮發的同時也會帶走水 份。因此,對於化妝水,我的建議是:如果沒有合併用乳液、保濕霜,那麼不如不擦。而且酒精對於表皮皮脂層及角質細胞也有相當大的破壞力,因此在一些敏感性 或乾性肌膚專用的化妝水,多數標榜「不含酒精」。如果酒精對皮膚有利,那麼何必標榜不含酒精呢?酒精,只是讓我們在使用化妝水時,感覺清涼舒爽。個人認 為,化妝水這項產品,對於肌膚是害多於利的。

 

保養的最後一道步驟就是防 護,最主要的防護對象就是紫外線。相信很多皮膚科醫師和我一樣,如果只能選擇一項保養品時,一定毫不猶豫的選擇防曬產品。皮膚老化的徵兆,如黑斑、老人 斑、小細紋以至於皮膚癌,有七八成以上是由於長期日曬引起的。所以,個人認為防曬是保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雖然是最後的一步。很多朋友問我:要擦幾 號的防曬係數才夠啊?SPF15、25,還是50?其實SPF15以上,已足夠日常生活之用。SPF 針對的只是UVB (會曬紅曬傷),而老化有一大部份是由UVA 所造成(因為UVA 的穿透力更深達真皮層,特別是長波UVA),所以與其斤斤計較SPF,不如選擇全方位的防曬乳,能防UVA、UVB 的。SPF 的發展,在各國都受到了共同的認定,但對於UVA 的防護指數發展,目前全世界並無一套統一的方式。

 

日本的化妝品工業協會在1996 年提出以皮膚曬黑的程度為指標,定義出了所謂的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PA值是一個簡化的表示方式,原始的測量值為PFA (protection factor of UVA),是以皮膚在照射UVA 波段(320-400nm) 後的24小時,使用防曬品及未使用防曬品的部位,產生皮膚變黑現象時的最小光量比值。(參見公式1)而PA 與PFA 的對應及意義,請見表1。大家也可以發現在目前的市面上,愈來愈多的防曬品除了SPF 外,還會標示PA 值,因PA 值是以皮膚曬黑為指標,正因如此,個人認為這一套方法尚有不足之處,沒有辦法評估出對UVA 的防護程度是否完全。澳洲的法規中,尚有一項規定,就是所有標榜對UVA 有防護力或宣稱為全方位防曬乳液者(broadspectrum sunscreen),需對UVA 有超過90%的過濾能力。澳洲為全世界皮膚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因為其領士上空的臭氧層有破洞,以至於紫外線的照射大幅上升。其對防曬品的要求,可以做為我們選擇防曬品的參考。

 

近年來的化妝保養品,出現許多的機能性產品,如A 酸、果酸、維他命C及E、麴酸等,甚至去年吹起了一陣能量風 (如含有kinase、Q10、niacinamide),常常讓消費者無從選擇。其實機能性保養品的選擇,端看個人對保養品的機能要求而定。例如,A酸 對於光傷害(photo-damage)、果酸對於青春痘的效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維他命C、麴酸、熊果素,對於美白效果也相當好。至於你需不需這類 保養品,就看你想要的訴求在那裡。不過,個人認為,其中維他命C是值得一用的,不是因為其美白功用,而是使用於防曬品前,可以大幅提高防曬品的防曬效果, 使用這類保養品時,應注意標示的濃度及傳輸系統,是否真的可以滲透皮膚發揮功效。以維他命C為例,衛生署規定化妝品所使用的濃度上限為3%,而醫藥通路者 (屬於醫師處方用藥),濃度可高達20%,孰優孰劣,立刻分曉。此外,維他命C是不穩定的,容易氧化而喪失效果,所以劑型也是相當重要的。

 

皮膚的保養,其實不需太複雜,也不會太難。如果你使用了各種保養品,覺得皮膚還是不好,應讓你的肌膚保養回歸基本面,做好「洗臉、保濕及防曬」三個動作。再來考慮是不是需要使用其他的機能性保養品。

 

公式1:

PFA= MPPD with protection/ MPPD without protection

(MPPD= minimal persistant pigment darkening dose)

表1:PA與PFA的對應及意義

Protection grade    PFA value   意義

(UVA防護等級)   (UVA防晒係數)

PA +    2-4 對於UVA有防護力

PA ++   4-8 對於UVA有相當的 (considerable)防護力

PA +++  >8  對於UVA有最大的 (greatest) 防護力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用清潔劑洗臉、洗手與沐浴最大的目的是清除皮膚上的細菌、油污與灰塵,使人看起來乾淨、清新。然而,清潔劑也對皮膚帶來傷害。唯有瞭解清潔劑可能帶來的傷害,才可能作出正確的使用與發展出更無害的清潔劑。

角質層的結構常被比擬為磚牆:角質細胞就是磚塊,而細胞間隙的基質就是水泥。

皮膚的最外面那一層是表皮層,負有保護的功能。表皮層又可分為幾個構造層,其中最外面的是角質層。角質層可作為保護的屏障,其厚度約 20 微米,由超過10層扁平的角化細胞所構成。整個角質層大約含有蛋白質70%,脂質15%,水分15%。角化細胞內含有角蛋白與天然保濕因子 (包括胺基酸、2--5-羧鈉、乳酸、尿素、一些電解質與其他成分),可以吸收水分。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間隙 (稱為細胞間基質) 則由神經醯胺、膽固醇、脂肪酸與膽固醇酯所組成,形成許多層的脂質層,可以防止水溶性物質穿過。角質層的最下面部分被認為是表皮障壁的主要部分。在此,相鄰的角化細胞藉著特化的橋粒 (稱為角質橋粒;corneodesmosome) 互相鞏固在一起。角化細胞在被推到上層以後,橋粒會被一些內源性與外源性的蛋白質酵素分解,而導致細胞鬆動,最後脫落掉。塵螨與清潔劑就會促進角質橋粒的分解,而破壞角質層的完整性。

在清洗過程中,角質層會迅速吸收水分。水分主要進入角化細胞內,因此造成角化細胞膨脹。清洗過後,水分迅速蒸發,而在清洗後10-30分鐘之間,過度蒸發,而使角質層的含水量比清洗前更低。角質層含水量,在清洗後30分鐘才開始上升,約在清洗後60分鐘達到平衡。當水分從角質層上層迅速蒸發時,就在角質層中產生應力,這就是洗後緊繃的原因。當蒸發速率降低到正常情況,應力就會解除,緊繃感就會消失。這些效應在低濕度與低溫時更加明顯。低濕度也會降低角質層的平衡含水量。

有三個因素控制著清洗中與清洗後短時間內的角質層含水量。第一是清洗中角質層吸收的水分量;第二是擦乾後水分立即的蒸發速度;第三是角質層的平衡含水量。清潔劑中的介面活性劑會經由對角質層的蛋白質與脂質的作用,而影響上述三種變化。就對蛋白質的影響程度而言,介面活性劑的類型依序為:陰離子型 > 兩性離子型 > 非離子型。除了介面活性劑的類型以外,清潔劑的酸鹼度 (pH ) 對皮膚也有很大的影響。鹼性的 pH 值不但增加了蛋白質的膨脹,同時也促進了蛋白酶對角質橋粒的分解作用,因此對角質層完整性的破壞力更強。這裡要特別提出的是,一般的肥皂就是屬於陰離子型介面活性劑,且為鹼性化合物 (pH 9.5-11.0)。因此,肥皂對皮膚的傷害力很強。

整體而言,清潔劑會傷害皮膚,引起脫屑、乾燥、緊繃、粗糙、泛紅與腫脹。

為了要解決清潔劑傷害皮膚的問題,業者常會在配方中添加吸水劑 (例如甘油、乳酸、胺基酸、玻尿酸) 與閉鎖劑 (例如許多種植物油、脂肪酸),企圖促進皮膚的保濕。然而,像甘油、胺基酸、乳酸這類低分子量的水溶性吸水劑 (humectants),極難停留在皮膚中。像植物油這類脂溶性閉鎖劑 (occlusive),也不容易附著在皮膚。因此,整體而言,所有清潔劑都對皮膚有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從以上討論來看,所有清潔劑除了具有清潔的作用以外,寧可把它當作是皮膚的大敵,非必要不要使用 (可以不用,就不要用);要使用,儘量使用較溫和的洗潔劑 (皂類不要用),而且不要讓它與皮膚接觸過久。洗完臉,趕快保濕。清潔劑就是清潔劑,如果能夠讓它對皮膚的傷害降到最低程度,就已經是非常好的清潔劑了,不要相信它可以保濕、美白或抗皺,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那就更可怕了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膚的表皮厚度約僅0.2公釐,而且細胞構造緊密,一般保養品的穿透深度有限,建議塗抹保養品時的順序如下:先小分子後大分子、先水後油、先熱敷後擦保養 品。若先擦大分子或油性產品,便會堵住小分子與水性產品的吸收,而若要進行熱敷等保養,也需在塗擦保養品前進行,以免流汗排出就白費了。專家也建議可以在 一天中的不同時段少量多次使用保養品,如此可讓皮膚逐漸吸收、消化、運用保養品內的精華,避免皮膚吸收不良,浪費了珍貴的保養成分,甚至造成皮膚的負擔。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妝水最初是為提高肌膚含水量,以保濕為基本調性,可讓皮膚有緊緻感,是最基礎的保養。但現在產品樣貌越來越多元,化妝水的成份中也被添加了美白、淡斑等保養成分,使產品功效更為完整,不過化粧水畢竟是化粧水,水仍為主要成份,仍不脫保濕主軸。
並 非每個人都需要化妝水,洗完臉後皮膚若已達到濕潤飽和,就不會繼續吸收水分,此時再擦化粧水其實加濕效果有限;不過若在精華液前使用化粧水,更易於精華液 的均勻分布吸收,可降低保養成本。不管使用化粧水或者精華液,在為皮膚強化了保濕亦或其他保養效果後,記得都得要再擦上乳霜、保濕凝霜、乳液、玻尿酸等鎖 水產品,讓油水平衡,否則補充的水分仍會繼續蒸散,且因為水分子彼此牽引的特性,水分可能反而流失的更快。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2009/01/01 09:46

露得清、OLAY都有

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卓怡君/台北報導〕消基會昨 天針對市售面膜生菌數、防腐劑、可遷移性螢光劑等項目檢測,二十件抽測產品中,十五件含防腐劑,比例高達七成五,雖都符合衛生署規定限量一%以下之標準, 但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批評,面膜根本不需添加防腐劑,廠商為延長使用期限,常不當添加,加上衛生標準太寬鬆,長期使用對消費者有潛在風險。

吳家誠昨天點名嬌生出產的「露得清水潤精華保濕面膜」,添加「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對羥基苯乙酸酯類」(~Paraben) 兩種防腐劑。寶僑家品出產的「OLAY自然柔白面膜」添加「對羥基苯乙酸酯類」、「對羥基苯丙酸酯類」(~Paraben) 兩種防腐劑,極為不當。他說,這二個產品,製造地為中國,不僅添加防腐劑,還添加不止一種,對人體危害風險增加。

吳家誠表示,國外研究指出,「對羥基苯甲酸酯類」會破壞皮膚皮脂膜,讓皮膚變乾燥,降低分泌皮脂功能,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甚至有些婦女可能會因使用含有「對羥基苯甲酸酯類」防腐劑的止汗劑,增加罹患乳癌機率,民眾千萬不可輕忽。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rabens 對羥基苯類 防腐劑

Parabens 為化學合成之防腐劑,具廣效性之抗菌活性,是美國化粧品最常添加的防腐劑,最常見的種類包括Ethyl paraben、 Methyl paraben 及Propyl paraben,主要讓商品可以長期在店面陳列,不至腐敗變質。 因為本身成分的特性,經國外報導會破壞溶解保護皮膚的皮脂膜,讓皮膚逐漸乾燥,長期使用或殘留皮膚上,會降低皮膚本來分泌皮脂腺的功能,皮膚變成慢性乾燥 累積性皮膚炎及濕疹的原因之一。因會經皮膚吸收、積聚器官…等可能性,除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外,亦報導指出有引發肝臟障礙的原因物質,有致癌可能性,因此 備受爭議。但這些報導都因為實驗的過程及基準(劑量)有所不同,而有另ㄧ派人士對是否會引起嚴重疾病持不同意見。但不論如何,就成分特性來講對皮膚敏弱的 人事容易引起過敏是不變的。在日本,PARABEN被厚生省列為「有過敏等超過的可能性的物質」,對皮膚有造成障礙的可能。並於2001年新修定的藥事法 中明確規定製造廠商有義務將PARABEN成分作指定成分標示,因次近年來才有一些日本的廠商,如芬珂FANCL, 泡泡玉SHABO NDAMA, Dr. Cilabo…etc,標示他們生產的化妝品、清潔用品、保養品無添加PARABEN防腐劑,來與ㄧ般化粧用品作為區隔。也讓許多皮膚較敏感的消費者做為 挑選化粧清潔用品的選項之ㄧ。另外美國一注注重健康及環保的人士亦指出PARABEN容易造成皮膚敏及紅疹現象。

文章標籤

爸比媽咪Ho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